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產(chǎn)品中心 > 學術(shù)動態(tài)
中藥有三寶,人參、鹿茸、阿膠;
東北有三寶,人參、鹿茸、貂皮;
武俠劇有四大草本神藥,人參、雪蓮、靈芝、何首烏。
今天就來講一講,
歷史公認的“進補”之王--人參。
“百草之王”不愧此名
要問中國古裝劇出場率最高的藥材是什么,非人參莫屬,人參在很多影視劇和小說中都如圣藥般的存在,常擔負著救命稻草的角色。
我們經(jīng)常能看到這樣的橋段:主角身受重傷或走火入魔,機緣巧合下吃下人參起死回生,從此內(nèi)力大增,稱雄武林。
或許你有疑惑:這人參不是補藥嗎,將死之人怎么能救回來?其實在古代,人參可是搶救危重病人的一員“虎將”,在現(xiàn)代醫(yī)學中,應(yīng)對心力衰竭的病人時也常用人參進行急救。所以人參不僅是滋養(yǎng)補品圣藥,更是“起死回生”之上品。
大補元氣,治療男女氣虛證
藥性:味甘、微苦、性平,歸心、肺、脾經(jīng)。
功效:大補元氣、補氣益肺、生津、安神。
在《本草綱目》中,李時珍也毫不吝惜贊美之詞,賦予人參“補五臟六腑”“治療男女一切虛證”的美譽,可見人參對氣虛證有顯著滋補作用。
所謂氣虛,即人體五臟六腑元氣損耗,臟腑功能衰退,抗病能力下降,精神萎靡,身體倦怠,四肢無力,時而眩暈,容易出汗等。
在古代醫(yī)學家看來,人參還有補元陽,生陰血瀉陰火的功效,對身體亞健康狀態(tài)有養(yǎng)護作用,因此人參也成為傳統(tǒng)中醫(yī)治療虛勞內(nèi)傷的第一用藥。
健本?人參固本口服液
人參作為「藥食同源」的國粹佳品(在限定使用范圍和劑量內(nèi)作為藥食兩用),安全性自然不用多說,在基于人參高藥用價值的基礎(chǔ)上,很多“進補”類中成藥應(yīng)運而生,而其中的佼佼者,當「人參固本口服液」所屬。
處方組成:人參、地黃、茯苓、牡丹皮、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天冬、麥冬。本方由人參固本丸和六味地黃丸組方衍生而來,在六味地黃丸基礎(chǔ)上,加入人參、生地黃、天冬和麥冬,諸藥配合,滋陰補氣,對陰虛氣弱證極為合適。
功能主治:滋陰益氣,固本培元。全方滋腎陰、養(yǎng)肺陰,作為一款肺腎同補的純中藥制劑,不僅對腎陰虛引起的骨蒸潮熱、腰酸腿軟、耳鳴耳聾等癥狀有明顯改善,更對肺陰虛導致的虛勞咳嗽、口燥咽干有緩解作用。因此滋陰作用更全面,對陰虛和氣陰兩虛的病證有更深度的調(diào)理,兼有大補元氣的功效。
用法用量:每次10ml/支,每日2次
注意事項:宜飯前服用(滋補藥一般用法),感冒病人不宜服用(宜驅(qū)邪外出而不宜滋補),也不宜喝茶和吃蘿卜。
適用人群:
◆經(jīng)常熬夜而致亞健康者
◆腫瘤放化療期間和放化療后的患者
◆慢性支氣管炎、肺結(jié)核患者
◆慢性腎炎患者
◆甲亢、便秘患者
◆更年期女性
人參善補,但要補之有當
1、古人很早就反對濫用人參,有“人參殺人無過,大黃救命無功”的說法。《本草綱目》中也提到,酒色過度,以致陰虛火動,久咳、吐血、咳血者,不可用人參進補。
2、人參雖可益氣健脾,提高人體消化功能,但若長期過量使用,亦可出現(xiàn)脘腹脹滿、食欲減退的癥狀。初感外邪而無虛證時若投人參,也可使表邪久滯不去,加重病情。
當然,任何離開具體人體談中藥的藥性和作用的說法,自然都沒有意義,所以誤解人們久矣「吃人參上火」「吃人參會胖」這類偽命題到此可以結(jié)束。
融合多味國粹名藥的甲類OTC產(chǎn)品健本?人參固本口服液,過年回家?guī)Ыo父母公公婆婆老丈人丈母娘,一定既體面又實用。